全面落实“两统筹”助推审计监督全覆盖

发布日期:2020-11-03 16:46作者:章道林、侯朝云来源:来安县审计局阅读:字体【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全面覆盖的监督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明确审计的价值定位,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审计工作的政治功能,有效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审计机关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职责使命的指示精神要求,积极推进审计全覆盖。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面临着审计资源不足等诸多矛盾,就要强化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的统筹。要秉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并重,在思想上要对“两统筹”的必要性及“两统筹”对审计全覆盖的积极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全面掌握本地区审计“两统筹”现状与成效,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统筹工具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审计“两统筹”成果,建立审计“两统筹”长效机制,使“两统筹”有规矩可循,有具体办法看用来操作,从而有效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关键词】  两统筹  助推  审计全覆盖

一、引言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审计机关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新年伊始就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希望,为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2019年12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听取审计署汇报时对审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审计委员会要求审计机关要突出“政治站位”,切实扛起审计监督使命担当;要突出“应审尽审”,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任务;要突出“权威高效”,建立健全审计监督体制机制。因此,审计监督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加强审计工作统筹,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切实发挥好“经济体检”功能,精准“查病”,有效“治已病”“防未病”。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要求审计机关必须创新审计方式方法,统筹整合审计力量,坚持科技强审,积极推广运用大数据审计,为实现审计全覆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二、本地区审计监督全覆盖的现状

(一)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开展情况

1.以制度建设推动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的落实

为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全面实现审计全覆盖目标,来安县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来安县审计局关于落实审计全覆盖的意见》、《来安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且制定《关于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计划(2018-2022年)》、《来安县关于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工作计划(2018-2022年)》中长期计划,先后印发《来安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和《来安县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有效推动了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的落实。

2.扎实开展各项审计监督工作

(1)深入推进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围绕中央、上级决策部署,开展重大经济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推动资金高效使用、项目加快实施、政策措施有效落实,促进防范重大风险,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深入推进财政审计。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方法,努力实现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重点做好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依托财政数字化审计业务管理平台,建立大兵团作战的组织模式,以财政专业审计团队为主线,计算机分析小组为辅助,以疑点问题筛查为牵引,现场审计组延伸核实为主的方式共同推进,将大数据分析覆盖到各部门各单位各类公共资金,推动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全县共53个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对象,2020年根据上级审计机关关于推进地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工作部署要求,对53个县级一级预算单位数据分析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对本级政府组成部门和其他预算资金规模较大、项目较多的一级预算单位进行现场审计或延伸审计调查。

(3)深入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关键岗位、社会关注程度高、权力集中部门和资金、资产、资源密集领域领导干部的审计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更好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规范权力运行和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作用。来安县将本级58个单位、共68个审计对象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划分为 ABC 三个类,采取“A 类单位任中必审、离任必审; B 类单位实行任中抽审、离任抽审;C 类单位实行任中抽审,离任交接”的方式 ,突出了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能,有效地扩大了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

(4)深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为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安全,来安县审计局自2018年起开展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将乡镇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同步实施,实行审计项目统筹,采取从县审计专家库抽选国土、林业、水利、环保等专家,统筹安排审计资源。全县10个乡镇、20个审计对象,截止目前已完成4个乡镇、8个审计对象,完成率达40%,正在实施的1个乡镇、2个审计对象。

(5)深入推进企业审计。建立健全经常性审计制度。紧扣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聚焦重大问题风险,结合实际开展资产负债损益、重要风险领域等专项审计,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提高审计项目安排频次和覆盖面。目前,国有企业审计覆盖面达100%。

(6)深入推进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对本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筹集、管理、分配、使用扶贫、“三农”、社保、就业、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重点民生资金情况进行重点审计监督,推动惠民政策落地生根、民生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7)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根据《来安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暂行办法》,要求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明确:“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由县审计机关采用自行跟踪审计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跟踪审计两种方式进行;建设项目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由县审计机关安排进行竣工结(决)算审计;投资额500万元以下的,由建设单位在县审计机关协审库中自行确定结(决)算审计协审机构,并报县审计机关备案,县审计机关可进行抽查监督”。2018-2019年共完成265个项目, 核减率都在12%以上。 2019年10月审计署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投资审计工作的通知》(审投发〔2019〕95号),对依法规范投资审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政府投资审计正在由单一的造价审核逐步向政府投资决算审计方向转变,目前工程造价审计职能转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人少事多的现状

以来安县为例,核定编制行编15人,事编6人。现有在编17人,实际在岗16人,直接参与审计一线人员有9人,其中:35岁以上5人(含临近退休年龄仍坚守审计一线的领导班子成员2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力量严重不足,而且偏“老龄化”,基层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的匮乏已成了摆在眼前亟需要解决的难题。另外,每年除了完成审计项目计划内财政审计、部门预算审计、领导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审计任务外,还要完成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实施的审计项目(如: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扶贫审计、疫情防控财政专项资金和接收捐赠款物的审计等)、授权的审计项目(如市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等)以及地方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如区域内重大项目涉及财政资金拨付的合同履行情况的审计复核工作等)。“按照谁审计,谁负责督促整改”的要求,审计督促整改工作也成为基层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因此,审计监督全覆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审计“两统筹”对审计全覆盖的积极意义

(一)“两统筹”能够最大限度扩展审计覆盖面监督内容

加强审计工作统筹,创新审计管理模式。通过强化审计项目统筹,充分发挥好政策跟踪、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等平台作用,加强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和相互衔接,积极探索融合式、嵌入式、“1+N”等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努力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最大限度扩展审计覆盖面。强化审计组织方式统筹,积极推进跨层级、跨专业、跨区域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两统筹”能够最大限度把握审计覆盖面工作重点

聚焦审计重点,优化政策跟踪审计组织方式。突出政策跟踪审计重点,加强宏观政策研究分析,研判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定期提出分领域、分行业的政策跟踪审计重点。优化政策跟踪审计组织方式,充分运用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推广运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进一步提升政策跟踪审计的工作效率。

(三)“两统筹”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审计覆盖面监督效能

加强审计机关之间的沟通衔接,形成全国审计工作一盘棋。上级审计机关在安排审计项目时,要加强与下级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衔接。各级审计机关之间要做好沟通协调,加强审计信息和成果共享,更好发挥监督合力,不断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坚持内外协同,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有效运用内部审计成果,强化对内部审计协会的政策和业务指导,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力量,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沟通协作,建立了协审机构库、审计人才库、审计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库,注重运用内部审计资源和社会审计成果,更好发挥社会审计作用,增强审计监督合力。

(四)“两统筹”能够最大限度强化审计覆盖面工作质量

强化审计项目组织管理,严格审计计划执行。各级审计机关应严格执行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加强审计项目组织管理,增强审计工作方案的操作性,严格审计现场管理和人员管理,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本地区审计“两统筹”做法与成效

(一)以深化监督职能为导向,统筹谋划项目计划

来安县审计局充分利用现有审计力量,在审计项目计划中按照聚焦重点,“精”打细算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1.结合长远审计规划摸家底,列清单。审计局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摸清审计对象底数,盘点监督盲区和死角,对单位和领导干部个人,按照是否曾审计、上次审计时间、预排下次审计时间、预定审计类型等列清单做预案,明确中长期审计项目规划,加强对年度项目计划与全覆盖规划的统筹衔接,拓展审计覆盖面。在项目计划安排上,在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领导的关注重点,以及本地重大政策落实和重大项目建设情况下,力求按照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要求,统筹做好各类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

2.深化融合审计模式的运用。为避免短时间内对同一单位连续进点,或者单一类型审计不能全面反映单位完整工作状况,不能审深审透的情况,我局以政策跟踪、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等为载体,积极探索融合式、嵌入式等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将多个审计任务有机“打包”整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的一次进点、一次审计、一份报告的审计模式,努力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最大限度拓展审计覆盖面。这种采用“1+N”和“嵌入式”模式,能够有力推动审计项目组合实施,避免了重复劳动,有效地节约了审计资源,大大降低了审计成本,有力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3.加大对领域条块审计项目整合力度。在实施审计监督中,审计局改变了过去分散实施、各自为战的审计思路,优化审计项目组合和审计资源配置,以主管股室为主线,组成五个审计小组,局领导担任审计组长,集中力量“大兵团”、“批量式”同步实施审计项目,将部门年度预算执行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决算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有机结合起来同步实施,全局形成“比、学、赶、超”的态势,提升了审计机关的效能。

(二)以整合资源配置为保障,统筹调配审计资源

1.人员统筹安排。针对人少事多的现状,审计局努力探索“大兵团作战模式审计”,在审计机关内部打破科室界限,以审计项目为载体,整合全局审计力量,按需求量身打造具有合理专业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审计组,通过协作配合形成整体合力,挖掘审计队伍潜力,发挥协同作战优势;如在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就试行“1+N”的审计模式,形成由财金股牵头主导,全局审计业务人员全员参与的模式。同时,为解决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通过从县相关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库、财务审计人才库里抽选专家及购买服务等方式,有效统筹本局人员、职能部门专业人员和社会中介的审计力量,增强了审计监督的合力。

2.成果统筹运用。在实施的财政同级审审计中,以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为主体,其他审计内容嵌入其中的“1+N”审计项目组织方式。通过审计项目“批量实施”,注重各股室间的沟通交流,对实施审计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分享和对接,做到通过个性寻找共性,以点破面,连点成面,通过多类型项目成果共用,丰富拓展了审计维度,提高了审计质效。

3.质量统筹把握。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立足之本,为强化质量管理,审计局从组织领导、过程开展、结果复核等方面提出把控。规范审计项目管理,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综合股审理全过程参与,分管领导实时跟进,会同审计组成员不定期召开审计小组会议,全过程贯彻集体决策机制。明确现场进度管理,明确要求各审计组在审计项目实施前即确定现场实施时间和项目工作量,倒排时间,定期通报,确保审计项目按时完成,切实做到审结场清,有效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过程结果双控,加强二次审理,以审计机关审计结果类文书为核心,重点关注是审计结果类文书的合法、合规性。通过二次审理实现了审中及审后环节的“双复核”制度,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提升审计项目质量。

(三)以推进审计创新为抓手,统筹推进审计实施

在统筹实施形成整体合力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责任划分,加强审计小组成员之间的情况互通互用、审计项目的信息共享,形成有深度、有层次、有特色的审计成果。

1、技术手段统筹。结合“向信息化要效率,向大数据要资源”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大数据审计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积极探索“集中分析+分散核查”的数字化审计模式,提高审计发现问题的精准度和效率。以扶贫资金审计项目为例,审计组由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人负责数据采集和分析,对相关数据开展关联分析,从数据中挖掘疑点和线索,发送给现场审计人员进行重点审查,做到计算机分析与人工核实相结合、数据筛查与人员落实疑点相关联,现场审计的工作量比原先缩减了30%,实现了精准发力,提升审计效率。

2、审计方式统筹。为促进审计提质增效,审计局力主“审计模块化”,即“两统一”。一是同类项目实施统一方案,强化重点项目方案控制,对于重大政策跟踪审计、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都专门制定年度审计工作方案,实现同类项目统一方案、统一审计流程、统一审计方法、统一审计范围、统一审计时限;二是重要实施环节统一把关,为着力解决同类审计项目之间、不同审计组之间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审计局紧盯审计实施的重要环节,“严把四关”,即:把好审前调查关,提高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科学性;把好审计过程关,规范审计发现问题每周报告制度;把好重点审议关,推行组长负责、股室把关,综合股审核、分管领导把控、审计业务会议审定五级复核制度;把好整改落实关,来安县审计局建立了审计整改清单制度,对所有审计发现问题清单式查询、整改工作动态跟踪、审计整改完成即时销号。

3、制度统筹。以制度管事管人,才能全方位规范审计执法行为,降低审计风险,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审计局一直把加强业务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抓好落实,建立完善审计组每周例会制,认真落实《安徽省审计机关审计业务管理办法》,制定《项目审计质量分级控制办法》《审计业务会议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初步构建了相互关联、互为制约的基层审计业务质量控制体系。

4、问题标准统筹。针对以往审计中共性问题存在报告表述、问题定性、引用法规和处理口径不统一的现象,来安县审计局进一步强化对问题的标准化管理,由综合审理股牵头,在总结分析多年来各科室不同项目中审计问题特点的基础上,形成对同类型问题进行统一描述、统一定性、统一法规、统一处理的标准表格,利用单位工作群进行动态更新,要求各股室参照执行,从而大大提高了审计监督的规范化。

(四)以加大成果转化为根本,统筹管理审计成果

1、扩大审计成果宣传,提升审计影响力。一方面加强与上级审计机关的沟通协调,共享审计信息与成果,对审计实践中探索的新模式、采取的新方法,取得的新成果,积极以信息、宣传、调研报告或者座谈会等方式及时向上级审计机关报告。

2、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推动审计发现问题的有效整改。加大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专项审计项目审计结果、整改情况公示力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财政把脉”“政策问诊”的效力,增强审计监督权威性。通过要情、专报、信息、综合报告等方式下情上达,积极建言献策,引起领导重视,从而达到自上而下传导压力,从宏观层面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我局上报的“建立内部审计与审计机关审计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增加审计监督合力”、“加强中学财务管理确保资金安全”等专题报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县领导高度赞扬,并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管理与监督。在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审计局两次将审计情况以及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向县人大报告,带动了各单位建章立制,整改落实,达到了查出一批审计问题、推动一批政策落地、整改一批制度顽疾“一果多用”的目的。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积极转化审计成果。县级层面制定《纪检监察、巡察、审计协作配合实施意见》,要求加强部门的沟通协调和协作配合,及时按程序相互移送发现的问题线索,做到审计信息共享、成果相互利用。

4、强化项目分析总结,提升人员业务能力。鉴于审计局目前人员紧缺,在项目人员安排中,注意新老结合,通过“师徒结对”等方式,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作用,并通过实战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审计干部业务知识水平,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审计“两统筹”成果

做好今后的审计工作,必须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审计“两统筹”,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扣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聚焦全面贯彻“六稳”工作要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高质量发展,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能作用,为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一)统筹扎实开展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推动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是审计机关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找准审计的切入点,对照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围绕贯彻“六稳”要求,重点关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攻坚战”重点任务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推进实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投资项目推进等情况,促进政策落地生根。要把握审计的着力点,聚焦重要领域,密切关注重要性程度高、资金量大、涉及面广、落实难度大的具体项目和政策措施,紧扣政策落实效果、项目执行效率、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揭示问题、深挖根源、盯住整改。要加大审计结果的统筹利用,善于分析趋势、总结规律,推动补齐工作短板、堵塞制度漏洞、完善协同传导机制,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二)统筹扎实开展三大攻坚战相关审计。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审计机关要围绕攻坚战各项目标任务,促实干、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要统筹聚焦脱贫攻坚硬任务、硬标准,重点关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中的薄弱环节,严肃揭示扶贫领域违纪违法和作风不实问题,促进提高脱贫质量。要统筹聚焦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重要关口,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充分考虑本地区主体功能定位、自然资源资产禀赋特点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突出审计重点,促进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要统筹聚焦重点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揭示政府性债务、金融、国有企业、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积极关注和查处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推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三)统筹扎实开展财政审计。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法定职责和永恒主题。要以上半年“财政审计季”为载体,构建全局审计工作“一盘棋”机制,通过“1+N+M?±审计模式组织开展审计项目。以财政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总体方案为统领,业务股室分别负责N个专题内容,通过审计事项、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经济责任、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等方式组织实施,最终实现点面结合,形成M项审计成果,共同完成“两个报告”。实施审计中,统筹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本级一级预算单位数据分析全覆盖,在此基础上着力扩大现场核查覆盖面,同时采取“预算执行+政策跟踪”审计模式,选准做优重点事项审计调查,做到扩面提质增效,确保党中央及省委关于审计全覆盖的部署落实到位。审计中,要统筹关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实施细则,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情况,严肃财经法纪,促进各级政府过“紧日子”,为支持预算收支总体平衡“节流”。要统筹关注财政资金沉淀积压、闲置资产盘活利用情况,促进资金资产高效使用,为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开源”。要着眼宏观性、整体性、系统性,从全局上统筹把握财政审计目标任务,综合提炼审计成果,提出完善财政和预算管理制度机制的建议,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四)统筹扎实开展民生审计。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持续加强扶贫、就业、教育、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审计监督力度,更加关注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更加关注民生政策的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内外勾结欺诈骗保、福利保障优亲厚友、侵蚀群众利益等违法违纪和“微腐败”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要统筹政策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等各类项目,将党和国家惠民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民生项目建设等相关情况贯穿审计全过程,注重压实监管部门和实施单位主体责任,在实现审计全覆盖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民生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统筹扎实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办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统筹谋划、持续推进本地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工作,扎实开展好下半年“经济责任审计季”工作。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分别制订乡镇、部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成立审计统筹领导小组,同类项目同步实施。同类项目做到工作方案、审计重点、交流培训、监督执行、处理口径、成果开发“六统一。通过不同审计组开展N个专题内容,数据审计小组负责数据筛查分析,投资审计股负责抽查工程项目,审计组之间密切配合,随时沟通,将审计项目存在的共性问题形成M项审计成果,从不同层面反映上报,达到“审计一个、覆盖一片”的效果。要精准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内涵,围绕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将与各级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重大改革任务推进、重要政策措施落实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作为抓手,突出重点内容,精准发力,促进被审计单位和有关方面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以制度化建设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同时,要规范审计结论性文书报送,强化审计结果运用。

(六)统筹扎实开展投资审计。要坚持依法审计,严守权力边界,进一步明确投资审计发展目标和定位,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加大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促进提高公共投资绩效,推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效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近两年,审计署要求投资审计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从单一工程造价审计向全面投资审计转变,从传统投资审计向现代投资审计转变。审计机关要高度重视,提高站位,按照统一部署安排,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集中智慧,扎实做好专项整治工作,切实纠正“以审代结”等问题,深入推进投资审计工作转型升级。

六、如何建立审计“两统筹”长效机制促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审计机关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建立“两统筹”的长效机制,在推进落实上强化保障措施,一方面要在审计项目计划安排上进行合理调配,另一方面也需要审计机关在具体组织管理上切实采取措施,将“两统筹”要求落到实处,促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推进审计工作全面发展。

(一)强化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各级审计机关要在党委审计委员会统一领导下,扎实开展本地区审计全覆盖的统筹协调工作,要着力强化审计干部队伍建设,为落实审计全覆盖各项要求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强化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构建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以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和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各类审计项目相互融合实施,促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强化审计质量监督,健全分级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各环节质量责任,实行审计质量检查全覆盖,为实现审计全覆盖提供强有力的质量保障。

(三)坚持科技强审,强化审计队伍建设。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审计方式开展一级预算单位的数据分析全覆盖,提升数字化审计能力,增强审计实效性和穿透力。强化审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审计人才队伍,为提升审计全覆盖监督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人才保障。

(四)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审计监督合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作用,积极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视巡察等部门监督联动,增强审计监督的合力,为实现审计全覆盖效果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五)坚持标本兼治,推动审计整改和结果运用。强化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意识,落实整改责任,以有力有效的整改促进制度完善,推进改革;建立健全审计情况通报、整改落实、责任追究等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将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作为有关单位和部门制定政策、完善机制、采取措施的重要参考,为审计全覆盖实现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刘大群,2020.忠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全省审计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崔振龙,2020.进一步明确审计的价值定位 有效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审计研究.

阜宁县审计局   孙贞荣  邓远民“两统筹”背景下基层审计资源配置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