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医疗数据审计三步走

发布日期:2022-12-23 10:17作者:张谨来源:凤阳县审计局阅读:字体【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公立医院的财务收支管理、医疗诊断等工作开始全面依托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又称“HIS平台”),在此前提下,数据审计技术在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中的地位则愈发地突出。医院数据审计即通过对医疗项目收费相关标准及政策的把控,对HIS平台中患者住院费用、门诊费用、住院诊疗、收费项目设定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及研判,发现人工审计中难以统计和揭示的问题,从而对公立医院医疗项目收费情况进行整体上的把控。医院数据审计通常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步骤开展。

一、数据采集

一个有效的、完善的数据采集工作,通常能为整个数据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下一步的分析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数据采集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事项。

1.确保标准表的结构契合业务需求

审计人员通常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制定相应的标准表,标准表数据的完整度,直接影响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这一点需要审计人员在审前对公立医院的业务有着充分的了解,以及在采集数据时与院方数据管理人员有着良好的沟通,确保审计人员的需求准确的反馈给对方。由于公立医院数据量通常较为庞大,如果前期因为沟通不准确,导致采集的数据并不符合业务需要,重新采集通常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标准表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的进度。

2.确保数据格式的可用性

数据格式的可用性贯穿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影响着数据的导入及分析,审计人员需要注意到两点:一是数据格式与数据库版本是否匹配,这将决定数据能否导入到数据库中;二是数据格式是否支持数据库语言的操作,如时间、年龄、价格等字段,若格式不匹配,则数据库语言无法对该项数据进行操作,无法得出想要的结果。

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工作是数据审计工作的核心,对医疗数据的准确分析,有助于分析工作稳步推进,揭示出一定的审计问题。这一步虽然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更多是要将数据敏感性与业务敏感性相结合,综合分析才能使医疗数据发挥最大的作用。那么在数据分析中,需要具备以下两点要求。

1.对公立医院的业务应有着充分的了解

在对业务研究这一部分,不仅仅是业务审计人员需要参与,也需要数据分析人员共同研究,需要将业务思维与数据思维融合,多角度探讨分析方向,对公立医院的收费政策可以从省、市、县多级医疗卫生部门下发的相关性文件入手,也可以从省、市、县医保部门定期组织的医疗飞行检查以及公立医院内部自查等相关报告入手,这可以解决审计人员医疗知识短板的缺点,使审计成果更具有专业性。

2.对数据库操作语言具有一定程度的使用能力

数据分析通常以SQL语言为基础,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查的操作,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SQL语言使用能力。在数据采集、导入、分析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涉及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数据问题,在这一点上审计人员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多角度思考等方式解决遇到的困难。

三、数据核验

因为HIS平台的数据量庞大,冗余度较高,以及审计人员对业务操作的偏差理解,可能会导致审计结果出现一定的误差,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与院方做两方面的沟通。

1.与业务科室的沟通

一是可能政策制定较为宏观,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这需要再联系卫生、医保等主管部门,对业务行为进行确认,给出一个准确的收费标准及方式。二是审计年度通常跨度较大,以往年度存在的问题,已由相关主管部门指出或者处罚过了,所以在选择数据年度范围时应当考虑到这一点。

2.与数据信息科室的沟通

一是确认所采集数据是否有误,HIS平台数据库庞大,数据表及字段的数量非常的多,可能会存在院方数据管理人员数据采集时给错了数据。二是数据库数据存在较高的冗余,大量无用数据混杂在其中,从而影响审计结果。